为探寻科技与农业融合的振兴密码,弘扬劳模精神,7月20日至24日,西安邮电大学“韶华接力劳模魂,数智赋能农耕新”暑期实践队赴山东潍坊玉泉洼生态农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调研智能农业技术、探寻劳模精神、参与劳动实践等系列行动,深刻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体悟劳模扎根乡土、心系民生的情怀,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

团队合影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智慧图景
实践团队通过参观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了解玉泉洼生态农场发展历程与劳模创业故事。队员们亲眼见证科技对农业的深刻重塑,智能种植床控温、立体栽培叠绿、生物防控与精准灌溉等尖端技术落地田间。队员们深刻明白,现代农业早已告别“看天吃饭”,转向科技精准操控。

团队在星创天地聆听解说
走进生态牧场,队员们见到了宽敞牛舍、先进挤奶间及良种奶牛,并在牧场认识到自动挤奶机器人。它全天候自主运行,仅需五六分钟,奶牛即可享受“按摩+挤奶”的舒适服务,该技术帮助牧场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并实时监测奶质。牧场建设也按先进理念设计,集成水帘、风机、空调与“发酵床”技术,科学控温除味,营造高效环保的清新环境。
智能大棚内,分层种植床借空调调控气流,营造作物恒温环境;物联网精准管理,实现种植标准化。玉泉洼生态农场还创新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依托技术管理打造可持续框架。技术与模式的双重创新,驱动效益显著提升。其“高投入、高产出、可持续”之路,不仅增效增益,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淀了宝贵经验。

参观智能温室大棚内部
榜样力量:劳模精神的时代传承
为感悟劳模精神、挖掘劳模故事,实践团队开展了“西邮青年对话劳模”访谈活动,深度对话刘向东、赵霞夫妇及村民、农场员工。队员们深入了解劳模夫妇返乡创业、开拓现代农业的奋斗历程,深刻体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内涵。劳模夫妇以实干破解乡村难题,以创新构建绿色农业体系,以担当回馈家乡乡邻的动人故事令队员们深受触动、备受鼓舞。他们在田埂间扎根的执着、在实验室里钻研的韧劲、在帮扶乡邻时的热忱,不仅让队员们看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模样,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访谈劳模夫妻照片

实践队与访谈村民合影
青春力行:青年担当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队在玉泉洼的劳动实践丰富多元,循着“理念传递—实践体悟—故事挖掘”的路径层层深入,形成了从认知到体验再到共情的完整闭环。在助老食堂,饭前与老人们围坐一起,倾听老人心事;就餐时,细心为老人盛饭加菜;饭后,主动帮助食堂打扫卫生。直播间内,化身“助农主播”的队员们热情推荐有机蔬果,传递有机农业发展理念。在智能大棚,亲身参与采摘、授粉等劳动,在汗水与收获中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技术变革与精细管理。

队员们为老人盛饭的暖心瞬间
实践团队的玉泉洼之行见证了科技重塑农业,智能系统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物联网驱动高效种养;揭示了振兴精神底色,劳模夫妇扎根乡土,免费午餐温暖民心。青年学子当以劳模为镜,涵养“向下扎根”自觉,将成长汇入时代,让青春在科技、精神与乡村交响中绽放,共绘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新画卷。
(西安邮电大学“韶华接力劳模魂,数智赋能农耕新”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