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校地协同治理新路径,西安理工大学“枫桥青声·共治同行”社会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融合基层调研、法治服务与校地共建的系列实践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普法进社区,“巧思”惠民暖人心
7月18日,实践队联合“希望树”乡村振兴项目组走进灞桥区十里铺街道沁水路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座谈交流及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活动。队员们创新推出“普法彩蛋”——将印有“警惕骗局”“民法典守护美好生活”等标语的贴纸贴在鸡蛋上发放给居民,还特意自制了印有法律小知识的普法宣传扇,作为实用又便携的宣传载体。活动现场设置普法展板,志愿者结合真实案例和互动问答,聚焦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居民关切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拿着带标语的鸡蛋,还有这印着知识的扇子,既实用又长知识,真接地气!”居民王阿姨称赞道。活动共发放普法手册200余份,惠及居民15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

校地签约共建,夯实实践新平台
在沁水路社区会议室,双方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军与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周莹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为基地揭牌。郭军表示:“希望以基地为纽带,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社区矛盾调解、政策宣讲等工作,共同探索‘党建+法治’治理模式。”周莹强调,基地将聚焦基层治理痛点,组织学生开展常态化调研与志愿服务,推动“枫桥经验”在社区扎根生长。


对话法院实务,探寻治理新路径
实践队赴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与资深法官围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展开座谈。法官结合典型案例,解析《民法典》在物业纠纷、邻里矛盾中的应用,并建议高校团队可开发“法律风险自测”小程序,助力居民自主化解纠纷。双方还就“法庭进社区”“法官助理实习计划”达成合作意向,推动理论研究与实务场景深度融合。

走访多域社区,深研治理痛点难点
实践队深入渭南市临渭区站南街道秦东社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虹社区等地调研。在海虹社区,实践队了解到社区面临“人少事多”的普遍难题,居民对青少年课后托管服务需求迫切;在秦东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爱在五号”便民市集成效显著,但养老服务覆盖面尚需扩大。通过深度座谈,实践队梳理出社区微改造、文化品牌建设、“一老一小”服务专业化等共性需求,形成详实调研报告,为后续精准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青春聚力,共绘治理新图景
当青春智慧融入社区治理,一场校地协同的“双向奔赴”正释放澎湃活力。未来,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将高校的智力、人才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动能,在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领域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让青春力量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智慧、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