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西北政法大学语润边疆·团结筑梦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为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西北政法大学语润边疆·团结筑梦实践团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等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用语言搭建沟通桥梁,以行动践行青年使命,让普通话成为激活地方发展活力、增进民族交流的重要力量。
小游戏里的趣味天地,普通话藏着大道理
第一站,实践团队深入北山社区公益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化身“小老师”,团队通过“趣味互动+知识传递”形式,开展纠错、朗诵、普法等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课。在“小小啄木鸟”环节,队员们向孩子们强调了用字规范;在“诗文朗诵”环节注重提升孩子们的发音与情感表达;在“普法小知识”环节将普通话推广与普法相结合。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互动。在本次推普活动中,团队成员不仅体会到留守儿童对语言学习的渴望与潜力,更明确了推普责任。

赴那达慕盛会,助力特产出圈
第二站,实践团队前往内蒙古传统那达慕盛会,在正镶白旗特色产品展销区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草原特色产品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与卖点,用标准普通话向现场游客讲解产品背后的草原文化故事,开启线上直播,以清晰流畅的普通话介绍产品特点、使用场景与购买方式。团队还在那达慕现场向商贩与游客进行访谈与问卷发放,调研普通话在产品推广、文化传播中的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与数字融合的新动能。

采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政策落实情况
第三站,实践团队专访社区工作人员孙书记,深入了解基层普通话政策落地成效与深远意义。孙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社区推普工作的具体实践措施,并分析了普通话在基层落地的深远意义,分析了当前在社区推广普通话存在的不足与困难。对孙书记的走访调研,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了解到推普工作真正让“说标准话、做实在事、兴家乡业”的愿望落地生根,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开展支教服务,播撒语言种子
第四站,实践团队走进正镶白旗北山社区公益班,聚焦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与语言发展开展支教服务。成员们耐心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针对不同学科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讲解,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困惑。团队成员们将普通话推广融入辅导过程,通过纠正作业中的拼音发音、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复述题目思路、组织趣味互动小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梳理知识脉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普通话表达的准确性与熟练度,用细致服务为社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走访包头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探解普通话落实难题
第五站,实践团队前往包头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围绕“语言沟通赋能企业生产”开展深度走访调研。团队通过与不同岗位员工交流、观察工作场景沟通情况,详细了解公司员工整体普通话使用现状,重点关注到部分少数民族员工因普通话水平不足,在设备操作指令理解、跨部门协作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不便。针对存在的问题,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开展专题座谈,共同探讨解决思路,为企业破解语言沟通难题、提升生产协作效率提供实践参考。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从社区到草原、从学校到企业,以多元形式推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再是课本里生硬的文字,而是化作连接交流、赋能发展的纽带。当推普行动与乡村振兴的需求呼应,当通用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相融,此次社会实践便有了更深厚的价值。实践团队成员将以“推广通用语、服务地方发展”为理念,在新时代用好语言资源,筑牢沟通桥梁,让普通话成为助力文化繁荣、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