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青春陕西 小巷数据 文化 生活 大学圈 结婚易 科学 商贸 安全 律师 创业 文稿
魅力西咸
 
 
王静:三维贯通·数智赋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的前沿实践案例
来源:陕西青年榜样网  作者:王静 时间:2025-07-30 阅读: 178565
商学院应急管理学科负责人科研(导学)王静教授团队通过首创双组融合组织协同机制,打造三课堂贯通育人生态链,融合数字文化双驱动赋能模式,形成组织深度嵌合、场景全链闭环、价值螺旋升华的立体化育人新范式,系统性破解思政与科研两张皮难题,为新时代高校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样本。

三维贯通·数智赋能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的前沿实践案例

王 静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项目主题和思路

  西北政法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应急管理学科特色优势,创新构建党建红引领科研金、数字翼赋能育人芯、文化根滋养创新魂的“三举措”贯通思政育人体系。通过首创双组融合组织协同机制,打造三课堂贯通育人生态链,融合数字文化双驱动赋能模式,形成组织深度嵌合、场景全链闭环、价值螺旋升华的立体化育人新范式,系统性破解思政与科研两张皮难题,为新时代高校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样本。

  实施方法和过程

  以“党建+科研”为驱动,创新组织协同架构

  1.以课题组、实验室为依托,同步规划组织生活与科研攻关

  商学院应急管理学科负责人科研(导学)王静教授团队以课题组、实验室为依托,同步规划组织生活与科研攻关。2024年以来学生党员作为核心成员获批省部级项目3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专项项目:当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陕西统计科学”合作研究项目: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路径比较与实践选择。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西安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机制改革研究。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及荣誉10余项:相关思政育人工作先后获2024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24年第十二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分别获一等奖和优秀奖,2025年第三十六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优秀论文奖,2025年第五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性学术征文比赛三等奖。形成了“科研攻坚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的生动实践。

  2.建立“矩阵式”协同机制,整合资源提升育人效果

  商学院应急管理学科负责人科研(导学)王静教授团队打造理论创新课堂深耕教风学风作风建设,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建立“矩阵式”协同机制,2024年以来组织系列专题提升培训活动10次。一是开展本硕联动共进会,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学风组风建设”专题讲座、“学术竞赛与科研论文”写作指导、“深度阅读研习坊”读书专题活动、“考研考博考公及就业”专题培训等,以学术训练、职业规划为抓手,为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筑牢基石。二是开展应急管理学科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工作坊及主题读书”科研讲座、“学业深造与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讲座等,为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助力学生在学术与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形成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整合资源提升育人效果”的躬身笃行。

  (二)以思政育人为导向,打造融合育人体系

  1.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过程

  作为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一名成长导师,主持负责并创办《西北政法大学王静教授导师组专刊》,截止目前,2025年已连续出版第十三期,连续编辑出版简报、制作设计视频。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影响:受到陕西青年网、百度极速、微博,阳光网、西法大官网、商学院公众号、和谐陕西网,等多家媒体持续宣传报道。

  2.贯通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

  商学院开设的本科生《现代企业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金叶传书”活动展览及实训环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创办“金叶传书”手工制作、展览活动、制作设计视频,书签手工制作嵌入:思政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举办第一、二、三、四期,精彩呈现出每期丰富的主题内容。在研究生《应急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课堂及实训环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中,以思政引领,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应急管理使命与原则相结合,着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将前沿科技领域与人文研究领域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统一。在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等环节嵌入思政审查,引导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实践育人导向,推广“课程思政+科研实践”模式,将学科实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引导作用明显,超90%的参与学生毕业后投身国家重点领域。

  三)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拓展思政育人格局

  1.贯通“数字赋能打造红色育人课堂”的全过程

  依托学校丰富的红色资源,把红色故事、先进典型等内容融入教学中,打造“数字赋能+科教融合+科学普及”平台,激活“红色因子”。2025年4月9日,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王静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以“传承科研薪火,共筑强国梦想”为主题,通过理论宣讲与实地研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价值,生动展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科研报国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

      图片说明:1.2025年4月9日,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王静教授团队举行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会并开展“传承科研薪火 共筑科学梦想”科普实践活动

  2.贯通“数字赋能打造金色卓越课堂”的全过程

  在学生培养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数字赋能+科教融合+科学普及”平台,拓展“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科建设中,聚焦“科研伦理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全球化时代价值观培育”等前沿领域,培育跨学科研究团队。探索构建“学术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实践范式,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互赋能的内在逻辑,为实践创新提供学理支撑。2024年5月25日,王静教授团队受邀参加“2024年西安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普嘉年华活动”并展出其获奖的陕西省优秀科普视频作品。2024年11月15日,团队作品《火灾应急逃生秘籍》获评“2024年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遇到暴雨、洪涝我们应该怎么做?》获评“2024年陕西省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教学科研合作实践中注重价值理念培育,开展科普和实践锻炼,培育学生辩证思维,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图片说明:2.2024年5月25日,王静教授团队受邀参加“2024年西安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科普嘉年华活动”并展出其获奖的陕西省优秀科普视频作品。

  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组织机制创新:党建与学术深度嵌合重塑育人根基

  创建“党建+科研”双组融合架构,将组织生活嵌入科研攻关全周期形成同频共振,建立“矩阵式协同”“本硕联动”等机制,实现价值引领向科研实践末梢渗透,形成“党旗所指即是学术所向”的生动格局,实现了“党旗插在实验室、思政融入数据链”的深刻变革。实践证明:以学术基本单元为根系延伸党组织脉络,通过党建目标与学术使命的基因级嵌合,构建“学术攻坚到哪里、价值引领就扎根到哪里”的共生生态,是破解思政工作“悬浮化”痼疾的核心密钥,彰显了组织力转化为育人力的中国逻辑。

  (二)育人体系贯通:三课堂贯通熔铸知行合一价值链条

  打造“三课堂贯通”融合模式,形成课程思政深植专业教学基因链,社会实践延伸红色育人辐射面,数字平台打通资源供给堵点的融合体系。以“金叶传书”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以应急科普推动学术成果社会化应用,构建了知中有行、行中悟知的闭环育人生态。当学科专业理论转化为科研实践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当科学家精神具象为青年报国行动,标志着思政教育完成了从认知传授向价值创造的历史跨越。核心启示:培育学生“顶天立地”的学术品格,思政教育必须打破时空藩篱,在知行合一中构建全周期育人闭环,印证了“大思政课”本质是将时代命题转化为育人资源的战略智慧。

  (三)数字赋能升级:技术革命催生思政教育新质生产力

  依托智能平台实现“精准滴灌”,实现红色资源数字化传承与科普资源场景化渗透的深度交融,推动科学家精神科普实践宣讲、应急管理数字数字创作实训等创新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使延安精神可触可感、科研伦理可思可辨。数字技术不仅突破资源壁垒,更促进学术话语向公众话语转化,使思政教育在虚实交融中焕发新生机。根本逻辑:技术赋能突破教育时空壁垒,构建了“思想引领—能力锻造—责任践行”的螺旋上升通道,回应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核心诉求,彰显了数字文明时代思政教育范式代际跃迁的必然规律。

  (四)文化浸润深化:红色基因与学科特色交融筑牢精神坐标

  创新“红色基因+学科特色”文化载体,创立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推动科研报国情怀内化,开发“金叶传书”手作课程实现传统文化基因解码,将应急管理使命观融入育人全场景。当红色故事转化为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当古籍书签升华为文化自信的微观载体,标志着文化浸润超越了符号叙事,升华为情感认同与价值自觉。关键突破:文化浸润的本质是以情感共鸣强化价值认同,在文化传承中筑牢精神坐标,深刻诠释了赓续红色基因的本质是构建“历史记忆—现实担当—未来创造”的意义之网。

  (五)共同体建设:师生共创新生态激活育人原动力

  创建学术—育人—发展三维共同体,推动导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价值塑造者,建立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赋能成长的循环机制。当学生在科普创作中成为知识传播主角,当导师在精神宣讲中实现自我教育升华,形成了教学相长、共创共享的新生态。普适经验:育人共同体的生命力源于主体角色从“对象”向“主角”的深刻转变。这种将“育人者”与“成长者”转化为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变革,正是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优势的生动写照。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一体化推进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资源挖掘梳理、转化运用、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等工作,健全网络思政育人常态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系统性、协调性和集成度。

  二是要坚持融会贯通,不断完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有效贯通,将网络思政育人有效贯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贯穿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科研、实践、文化、组织育人等各个环节。

  三是要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形成院内院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等网络思政育人合力,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网络思政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协调联动大格局。

  四是要坚持守正创新,科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推进网络思政育人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创造性将网络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实效。

  五是要注重总结凝练,围绕网络思政育人加强工作研究、深化实践探索,坚持精准有效覆盖、生动鲜活开展,及时评估工作成效、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有代表性的网络思政育人特色品牌。

  作者简介:

  王静,西北政法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安学者,西北政法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5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榜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