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商鞅以“徙木立信”之法昭示变法决心,奠定秦国强盛之基。历史长河奔涌不息,诚信与变革始终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犹如新时代的“徙木立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启作风建设新纪元。这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革命,既传承着中华文明"民无信不立"的治理智慧,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政治品格。
“城门外立木,重金求移者”的典故,蕴含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政治智慧。商鞅通过看似简单的移木动作,成功建立政府公信力,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执政理念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八项规定出台之初,很多人曾怀疑“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困局能否破解,但党中央用“徙木立信”般的坚定态度作出回答:从禁止公款购买月饼到整治“舌尖上的腐败”,从压缩会议文件到规范公务接待,每个条款都化作具体可感的制度红线。
在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窑洞见证着“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在河北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告诫穿越时空。八项规定将党的光荣传统转化为21世纪的行动指南,中央领导带头轻车简从下基层,各级干部走出“文山会海”深入田间地头,公务车辆喷涂统一标识接受群众监督,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就像当年金灿灿的五十金,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徙木立信”的诚意与决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每月公布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十年磨一剑,八项规定不仅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更培育出新时代的“亲”“清”政商关系、“简”“减”行政文化。
从乡村振兴主战场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从抗洪抢险最前沿到科技创新实验室,优良作风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当驻村第一书记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当科研团队在简陋板房里攻克“卡脖子”技术,当白衣天使穿着防护服连续奋战,这些新时代的“徙木”壮举,正在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正如《论语》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八项规定激荡的作风新气象,必将化作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从徙木立信到八项规定,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当北京长安街上的华灯映照着匆匆回家的公车,当太行山深处的农家院里飘荡着干群夜话的笑语,当城市办事大厅里响起“马上办”的承诺,我们看到了一个百年大党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这种“徙木立信”的精神传承,这种“抓铁有痕”的实干作风,正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密码,更是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的永恒风帆。
(中共佳县县委组织部 陈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