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商贸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池萬隆:曾经日本30年的社会大萧条带给我们的警示和反思
来源:陕西青年网  作者:池萬隆 时间:2024-08-15 阅读: 79978
池萬隆,汉族,现居西安,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非公经济理论研究和智库咨询工作,先后爱国内主要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

  近两年来,普通老百姓嘴里都经常会说“大环境不好”“钱越来难挣了”·……商业经济专业类的文章里经常出现的词比如“低迷”“下行”“消费降级”等,普通人是微观的感受具体的衣食住行,各种媒体里也常看到的那些宏观的、繁琐和无聊的、频繁而又讨厌的词组语句,一二般普通人看不懂也没有耐心看,至少我本人现在看一些文章时常有扔板砖的冲动。

  经济运行和自然世界一样,有一个周期规律,人类通过生产力的调节和市场行为的调控,可以适当减缓周期出现和结果,但不能使事务运行周期消失。说简单点,水喝多了就得去排泄,可以通过忍耐或者运动出汗等手段减缓,可最终得去,代谢就是周期忍耐运动就是手段。朋友们可能觉得我话很糙呀,怎么这么粗鲁,瞎玩高深不好。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不能因为去方便的时候很麻烦了就不记得喝水喝茶的时候快乐,也不要在畅饮美酒和饮料的时候忘却终究还的去折腾下(排泄)。这么辩证的想问题,就少了很多抱怨心和憎恨意,有助于我们每个人适应不同周期,在不同时期都幸福和快乐。

  日本曾经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萧条期间在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的重锤,今天就让我们以日本为例探讨下,希望能通过过去不久的例子得到启示,有助于我们大家应对周期。

  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和楼市相继崩盘,日本政府辗转腾挪,投入大量资金,但依旧无法阻止经济大倒退,陷入了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

  90年代日本经济是怎么崩的?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1985年的美国人搞得《广场协议》。认为是协议,导致日元急速升值,重创了日本出口制造业;让日本被迫脱实向虚,大玩泡沫经济,最终走向了毁灭,一切归咎这一切都是美国人的阴谋。日本人一度非常仇恨美国。是的,美国人曾经也很恨日本人和日本产品,搞过游行打过砸。

  声明一下啊,本文只是说经济,没有任何民族煽动立场,目的是和广大读者借鉴历史探讨现在,帮助我他应对未来。

  几十年历史过去了,一纸协议就能使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崩溃吗,真相没那么简单?

图为史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国家被打成了废墟。投降前的日本,被美军持续轰炸了九个月,全国近一半的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农业上化肥和农业机械短缺、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产量骤降。老百姓每人每天的粮食供应仅为200克(两个馒头的重量)。饿的走投无路的日本人纷纷走向街头抗议示威。最多的时候,有25万人到东京皇宫广场集会请愿,要求政府改善民生。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连粮食供应都成问题,还谈什么?什么也没有,哪个时候的日本恐怕连我们的明清朝都不如。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向亚洲扩张,同时为了避免日本出现底层革命再次引发局部战争,开始对日本实施扶植政策。1946年,麦克阿瑟从美国调来350万吨粮食和20亿美元的援助。同时通过广播向民众承诺:没有一个日本人会饿死。解决了粮食问题后,麦克阿瑟又命令占领当局起草了一部日本新宪法。并以此为基础,对日本进行了土地、劳动、教育等等一系列的改革,全方位改造了日本社会。

  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日本以其地理位置,立即成为美军的“后勤基地”,获得了美国海量的军需订单。这些订单,不仅让日本的工厂重新运转了起来,让工人们有活干有饭吃,还让深陷赤字危机的日本政府有稳定的外汇收入,经济出复苏,老百姓有班上有衣服穿还有工资挣。

  日本利用战争红利,从经济泥潭中爬了出来。50年代中期,日本充分利用美国的投资以及美国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成为世界工厂。靠着大量出口,从1960到1980年,日本的GDP由443亿美元猛增到1.11万亿美元。大家记着,那可是80年代啊,我大概查了下资料,1980年1美元兑换4618元人民币,1万亿美元是多少自己算吧。

  20年时间,GDP翻了近25倍,人均GDP翻了近20倍。

  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就像个急速膨胀的怪物,让当时的经济学家都惊呆了。所以,就有了“日本经济奇迹”这个专有名词。

图为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

  依靠坚定走技术立国的正确路线,日本完成了制造业升级,并克服了“资源小国”的天然屏障。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但日本以侧重出口的经济模式依旧坚挺,影响不大。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及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陷入了高通胀。美国的出口严重受创,企业利润锐减,资本家们有意见,工人们也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不满情绪便转移到了抵制日本品牌上。随后,一股反日浪潮席卷而来,以汽车工人为主力的反日游行轰轰烈烈展开,最后演变成打砸日本车。而政客们为了迎合民意,也对日本展开了贸易战。

当年欧美民众地质日货打砸日系车

  美国政府直接限制每年进口日本车的数量,同时对电子产品加收100%的关税。不过,美国政府的这些操作,都不太管用。到了1985年,为了解决贸易逆差,美国终于放出大招,把日本、英国、法国和西德的财长叫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了个会。在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直言道:你们这几年没少从我这里赚钱,现在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得帮忙。做两件事,一是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增加美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二是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经过多轮斡旋,五个国家最后达成协议。这个协议,就是“广场协议”。

  关于广场协议,有人说这是美国针对日本的阴谋。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因为日本是自愿签字的。1987年,日本又自愿签署了“卢浮宫协议”。日本包括英国、法国和西德,都很清楚,美国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他们在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美国市场。

  如果真把人逼急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选出一个类似特朗普,一拍桌子不玩了,结果必然是鸡飞蛋打,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说,广场协议的签署,并不存在什么阴谋。

  既然不存在阴谋,那广场协议又是怎样造成日本经济崩溃的呢?协议签完后,日元便开始升值,从之前的1美元能兑换250日元,一下涨到了1美元只能兑换130日元。

  这意味着,日本的产品出口价格瞬间涨了一倍,对日本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冲击。

  由于出口受影响,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

  不过,“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

  1985年年底,日本经济便基本恢复正轨,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也得到缓解,而且国内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然而,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继而又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从1986年到1987年2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息,把基准利率从5%砍到了2.5%。这不仅是日本史上的最低值,也是当时世界主要国家的最低基准利率。降息之后,大量资金流入市场。理论而言,如果这些资金流入生产型企业,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上抵消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却是大量的资金流入了股市和楼市。

  银行对生产型企业的贷款,反而腰斩减半。

  同时,日元的升值也让大量国际资本迅速涌入日本,又推高了日本的股市和楼市。

  从1983年至1989年的6年间,日本股市增长了2.7倍。

  从1985年到1991年的6年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房价平均增长了3倍以上。

图为80年代日本在国际上的汽车广告

  股市和楼市的持续暴涨涨,让当时的日本人产生了错误认知。或者说经济的火爆让日本这个民族都陷入迷离和超级自信。当时的日本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认为何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没人想过楼市也会有崩盘的一天。

  为了炒股、炒房,当时有不少日本人甚至贷款、借高利贷(这一幕熟悉吗?)。

  而日本股市和楼市的火爆,也在当年造就了另一个奇观。1989年,全世界市值最高四家公司,都是日本的银行。前10名中,日本公司占了6个。前20名中,日本公司占了13个。当时日本的大街小巷,尽是肩背LV包包和手戴劳力士手表的普通民众。银座街头,充斥着狂乱和追求穷奢极欲生活的日本人。由于钱多到花不完,日本人不再满足于在国内骚包,开始将眼光瞄向世界。

 

图为网传的当时的日本人举着万元现钞抢出租车

  1986年,三井不动产“打响了第一枪”,以6.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埃克森美孚大厦。,三菱以8.46亿美元,收购美国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权。索尼以34亿美元,收购了举世闻名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松下更是豪横,斥资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

  80年代末,可谓是日本的高光时刻,全球都向日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日本人也相信这种物欲横流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疯狂地将资产投入到金融市场,经济泡沫越撑越大。

当年日本人放眼可以买下半个纽约

  殊不知,大难即将临头。1989年底,有着“疯狂原始人”之称的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长。三重野康极其讨厌投机,同时他的作风也非常极端,为了达到目的,不顾后果。在他看来,“工薪族努力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必须紧缩金融,抑制地价上涨。”他上台后,决心刺破泡沫,在短时间内就将基准利率从2.5%提高到6%。

  随着基准利率翻番,货币流动性突然收紧,股市没人接盘了,涨不动了,日本股市从巅峰时期的3.9万点,腰斩到了1.4万点。

  1991年,当大家发现再也没人接盘后,以东京为代表的楼市开始暴跌。随后,巨大的地产泡沫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资产泡沫破裂。

  那景象得多惨?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这个政策一出,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几种因素的叠加,日本房地产经济全面崩溃,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紧跟着各路国际资本也不计代价的抛售资产,逃离日本。

  1995年,日本GDP达到5.54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72%。这是日本GDP,最接近美国的一年。

  但繁荣的背后,却是大量的银行坏账和财团负资产。泡沫被刺破前,银行胡乱放贷,手里有一堆房子做抵押,但如今房价暴跌,所谓的抵押物也不值钱了。各种办法之后预想的经济回暖没有出现,日本的几大银行和六大财团再也撑不住,只得疯狂裁员和变卖资产,以求苟活。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日本多家头部金融公司破产关门。至此,日本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日本经济奇迹不复存在。

  在这个泡沫破裂的过程中,日本失业率翻了近三倍。很多加了杠杆或者借钱炒股、炒房的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沦为千万“负翁”。

  即便是老实本分、不玩杠杆的正常购房者,也因为丢了工作,没了收入,无力还贷。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景气”这三个字,贯穿了日本90后的童年,让他们养成了去华就实的价值观,也让他们选择了“不拥有”的“低欲望”生活。

  90年代日本人有钱到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让我们通过资料来重温下,是不是能找到写熟悉的什么?日本那时候都是出租车司机挑客人,根本没有客人挑三拣四的份儿。甚至为了彰显有钱会阔绰的给司机超过车费好几倍的小费。

  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也是疯狂爱好出国旅游,在海外的形象就是公共场合插队,大声喧哗,疯狂扫货,还乱扔垃圾。境外旅游中首选的也是美国加州、澳大利亚悉尼,还有纽约、夏威夷等等,机场上都是在等候出入境的日本游客。

  毕竟,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高速经济发展中崛起的日本企业甚至一度吊打美国企业,市值遥遥领先。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了盲目自信。

  1989年东京银座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成为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

  照片上这栋位于东京都港区的一座民宅,当时立了一块牌子说“这个土地房屋绝对不卖”,但是到1991年这块地就变成了一栋商住两用楼,且当时的估测转卖价格是1.6亿日元,而到1996年这栋楼被变卖的时候,价格只有730万日元,跌了22倍。普通人炒房是不是作死?

  日本那个年代更浮夸疯狂的年轻人。在年轻年女比例失衡的状态下,年轻的女大学生尤其抢手。

  年轻女孩子享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奢靡,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流行AA制,那个时候女孩子只要是跟男性出门几乎就不用带钱包。1987年末日本杂志『週刊女性』刊登了一个排行榜,就是当时由女孩子票选出来的最期待男朋友送的圣诞礼物,其中蒂凡尼的心形镶钻项链和卡地亚的三环戒指高居榜首。

  那时候杂志上推荐的圣诞礼物也是清一色的奢侈品,而这些高价的奢侈品在杂志上出现的时候,都还仅仅被标为“基本”款。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追女孩神器,放到现在很多国家也都适用,就是名车、花束、贵金属、高级餐厅和酒店。那个时候请女孩子吃一顿正餐不能少于5万日元,一顿饭吃掉20万也算正常。

  看电影、追演唱会、蹦迪都是日常,送个小礼物只有几万日元都可能拿不出手。而这些在女孩子眼里都习以为常,年轻成为了她们理所当然兑换上面这些物质的资本。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对物质的需求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欲望是填不满的,尤其是在全民都疯狂奢靡的时候。

  对于名牌包包的渴望,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身边的女孩子几乎都人手至少一只名牌包包,所以,那个时代给女孩子灌输的一种思想是,没有奢侈品包包是丢人的。

  9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由盛及衰的过程,物质与精神奢靡都达到了顶峰,而那泡沫般的璀璨梦境,瞬间能够崩塌。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那个经常爱小跑着的安倍执政期间,采取了多种手段,再加上苦熬也熬够时间了,用了整整三十年日本终于走出了那场改变国家命运的噩梦,还完了当初冲动、盲目自信、国民大幅举债、高消费等冲动的惩罚,社会重新开始了消费和投资,开始走向了新的起点。这里面固然有经济的因素,自然也是运行周期的体现。

  看完上面的文字故事,朋友们会不会有些启发。儒个周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不变里的变化就是我们自己。减少冲动消费,降低不必要花费,不要举债创业和购物,房子有住的收拾精致温馨不要去贷款买新的大的,车子保养利索不要去追求攀比豪华,手机就是用来联络的工具一万和四千的差别不大,不要过于自信挑工作跳槽,有稳定的收入是最好的,更不要相信网络上的投资神话……用最朴实、最努力、最客观的态度去对等生活自己。

(注:本文引用了多篇文献资料和图片,出处皆为网络公开之物没有特别声明,本文只做学习交流未曾做任何利益权利之处。)

作者简介:池萬隆,汉族,现居西安,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非公经济理论研究和智库咨询工作,先后爱国内主要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4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