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商贸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奚斌锋:对中国西安茶博会和陕西馆的思考
来源:陕西青年网  作者:@青春陕西 时间:2018-10-22 阅读: 54637
陕茶与本土文化大家的距离竟如此隔膜,所以一定要检讨我们高层的胸怀。目前茶人的圈子太小了!

轰轰烈烈为期五天的西部茶博会结束了。茶博会是一个能量场,搅动了很多力量参与其中,这是展会对地方经济的推进之处。

本次茶博会有目共睹,史上第一大规模,曲江会展中心5个馆全被占用。据报道,参展商高达4400家。

作为参与者,我第一次感到身不由己,不参加茶博会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华巨臣在西北市场六年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总之,这是一次盛会,也是一次舞台,和茶有关的各个力量轮番展示,参与其中,这是它的强大之处。

但是也能感受到局限。这次茶博会大则大矣,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创新。各项活动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执行,但每一个都谈不上顶尖。比如书剑杯茶艺大赛,比如茗星茶馆评选。这是用规模遮掩了市场的无奈。

我对这次西部茶博会的一点思考

我亲历了华巨臣六次西安茶博会,颇为熟悉,也认识了华巨臣团队很多成员,他们工作都很卖力,值得点赞。这次茶博会筹备之前,我们也例行聊过。因为没有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去做,并没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没主动往上凑。说实话,以前都是主动凑茶博会,蹭热点。这次没凑竟然参与的这么深,是我没有想到的,由此我深深意识到茶博会的巨大能量场和吸引力。

华巨臣茶博会多年打造的特色,是组织专业买家。今年也不例外,我亲眼所见,组委会雇用大巴车,从咸阳、渭南、汉中拉来茶友队伍。华巨臣耕耘的陕西市场乃至西北市场,茶企茶城茶馆,比我要深很多。我听他们聊起一线情况,都颇为汗颜。但管理界有句话,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苍白。不可否认,这一点有识之士很清醒,是茶行业的展会经济到强弩之末了。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在这些年的学习中,我深深清楚,陕茶故事要讲文化,陕茶品质要讲生态,这些都是对的。但要在陕茶产业上有所推进,一定是茶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提升。我们陕西很多企业外表看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可本质上更像茶农。而南方很多在陕西经营茶叶的单位外表上看是茶农,实质上是企业治理。这就是本质区别。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陕茶产业发展的短板。规模企业凤毛麟角,大多企业要素不全,缺乏品牌意识,营销水平不高,在低级的作坊式生产中抢市场,人有我有,这是陕茶的产业现状。而且,即使我们目前这么大力的推广茶,茶的圈子还是太小,很大程度还是限制在做茶或者从事茶行业的群体中。其实全国也是这样,陕西是其中一个典型。所以我向组委会建议,在高峰论坛中应突出企业管理的元素,这是产业的需要。

茶行业也缺人才交流,缺财务管理,缺营销高手,缺管理团队。这是家家企业遇到的实情。从消费角度看,把商务人群引入茶博会现场,这才是真正拉动消费需求,促进茶产业提升之举。茶叶的消费不能只靠中间商,中间商都满仓了怎么办?因为你我都知道,商务人群有消费影响也有消费实力,可以改观办公室茶消费的市场格局。茶叶多一成,咖啡就少一成,兴旺国饮,毕此一役。其实也不是这一次,连续两三年我都向华巨臣团队提过这个想法,我推荐郜随印先生为高峰论坛的主旨演嘉宾之一,这是一个标杆。他们说可以考虑,但是要受一些因素制约。这是我下来要说的内容。

这次茶博会首次由陕西省农业厅主办。这儿需要补充一些资料。之前每年十月份华巨臣茶博会是深圳华巨臣公司自己主办。现在每年6月份的茶博会由陕西省供销社主办,今年是第二届。两年以前每年6月份的茶博会由省农业厅主办。不要问为什么,知道这个情况就行。

这次茶博会我发现了两个不足。其中一个就是茶博会的配套项目“丝绸之路茶文化”高峰论坛。高峰论坛每年都在做,说实话每年的参会人气都很尴尬。每年尴尬,但今年更尴尬。中途前排领导一撤,哗哗啦啦后面观众成堆撤,太让人脸红了。到中场茶歇之后,据守到底的朋友说,台下观众和台上领导差不多一样多了。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举动,我这么想。

我本认为,由陕西省农业厅主办的论坛,会比华巨臣公司做的更高调,更张扬,会对陕茶的推广上一个新的高度。毕竟全国茶人际会,媒体云集。而没想到一个公开的论坛变成了一个内情通报会,展示的主体由“陕茶”分解为安康、汉中、商洛、咸阳四地茶叶。参与的主体变成了涉茶四市的农业主管部门,这是不正常的举动。我就想问,在这么一个全国性行业峰会的背景下,“陕茶”对外是一个整体,为什么还要分汉中茶,安康茶,商洛茶,还有咸阳茶,嫌识别还不够乱吗?上台发言的面孔是老面孔,农业厅情况通报,加上肖斌教授和李刚教授,是陕茶技术和文化的两架马车。

我不是对两位教授有意见,相反我很尊重他们,他们足以做陕茶的科学首席和文化首席。我是想问,既然都是我们自己人开讲,可以另外安排个时间啊?茶博会风云际会,很多大咖都前来参加交流,难道再找不出几位能给陕茶发展建言献策的高人了?这反映出我们组织者的思想太保守了。前所未有的保守!

第二,我谈谈陕西馆的设置。这其实也是个老话题。每次茶博会都会有陕西馆。每次茶博会其他展馆是四五天的展期,陕西馆就是一天的展期。即使最宽容一点,陕西馆总比其他馆少一天。以至于你最后一天去逛馆,都会发生惊叹,天啊,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别的管熙熙攘攘扫货,陕西馆是人可罗雀的空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这不能全赖主办方。我鼓起勇气分析一下,希望能给下次、下下次的陕西馆组织方提一点建议。

1.陕西馆的参展商政府有补贴,这是好事情。可是这种方式未必恰当,或者很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陕西馆一般都要往下分地方馆,地方馆要留公共空间,所以给企业留出的展位空间十分有限,企业的确施展不开。这是实情。

3.有些地市参展的茶企并不具有参展的条件,打个比喻,比如拉个车车就参展的。压根就没有做足参展准备,展而不销。为什么展而不销,因为销不动。为什么销不动?因为就不是卖茶的势。产品单一,陈列不满,备货太少,展会就爱买扎堆,而你稀里哗啦的几盒茶,谁买?谁敢买?你再看看大益、俊仲号这些普洱品牌的备货,就能看出来自身的差距。

4.我认为,陕西馆应该更多服务“陕茶”的公共题材,去做文化。比如,与陕茶有关的空间设计,如青砖建筑,与陕茶有关的器具,如耀州瓷,与陕茶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影视出版,与陕茶有关的餐饮文化,与陕茶有关的文物复制,诸如此类等等。把陕茶做宽,做厚。而不是限于茶叶本身。

5.我个人非常感谢华巨臣把这么多国内外品牌请到西安,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但从政府主管机构的角度,我感觉这些交流还是太少了。政府完全可以自己组织,或者委托专业社团,在茶博会期间组织这些产茶地区间的交流,茶业品牌间的交流,不同茶类间的交流,等等,会场就设在陕西馆内,参会的人不用多跑路,一定效果奇好。所以这些还是反映了我们组织者眼光的短视,只当茶叶是茶,不把产业当茶,满脑子卖树叶的想法,用生态和有机来抬轿子,严重的农业思维,同时也是管理懒惰的体现。

其实就我感觉,如果把泾渭、和平、东裕、鹏翔、汉水之春这些茶企放在其他馆里,和大益、雨林等相邻,销售业绩未必不好,最起码比现在要强到天上地下。一方面管理者鼓励陕西茶企去外面创世界,一方面又自己划分地方组团不许逾越,让在窝里斗,在窝里抢市场,这样矛盾的做法,几时可以休止啊?

这是我对这次茶博会的一些反思好,身居秦地爱我陕茶,观点未必令您满意,感情是实在的。

舆论所及,再说说茶博会中的陕西馆

第六届西部茶博会结束以后,我个人根据在此次茶博会上的见闻,进行了一次小结。我的专业是读陕茶,身居秦地,爱我陕茶,小结难免切到了行业的痛点。文章发布后,在业内形成了强烈的反响。文末评论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了每年茶博会“陕西馆”的问题,可见有识之士对茶博会“陕西馆”设置的集体诟病。“陕西馆”是个行业痛点,折射出目前陕茶发展的若干问题。茶博会就是聚光灯,舞台越大,看的越清晰,让这些问题暴露的很清楚。所以抓住大事件,做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是值得的。

但有一个认识我很清楚,“陕西馆”不是终极问题。终极解决之道是陕茶精神。“陕西馆”设计不合理,是我们欠缺“陕茶精神”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本文既然说“陕西馆”,那我们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从技术角度谈谈陕西馆为什么这么遭受诟病。

当然,一定要了解,终极的解决之道一定是陕茶精神和文化自信。如果上下各层不从这个层面解决问题,陕茶发展的步子不会太快。要说陕茶精神,肖云儒先生为《始翠山》撰写的序言《陕茶树立文化自信必须注重三个转化》,就是确立陕茶精神的纲领性文件。这篇文章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读一读,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自信,我们资源多,自信少,肖云儒先生的这篇文章就是指路明灯。《始翠山》被多少人读过,我说起来可能有点寒酸,但这次茶博会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仔细读读,一定会从历代先贤和当世大儒身上找到答案。

郜随印先生也经常对茶企老板说,陕茶发展不要有汉中思维,安康思维,商洛思维,更不用说西乡思维、宁强思维、平利思维了。今天其实还要补充一个词,陕茶发展也不能只有“农业思维”。陕西的茶企,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如果站不到“陕茶”这条起跑线上,都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充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先看成功的案例,这就是泾渭茯茶。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茶,而是这个品牌真正成为了“陕西名片”。不成功的,各有各的原因,比如绿茶,我不点茶企名字了,你们可以自问,目前这些绿茶茶企代表的是哪个区域?它代表汉中?它代表西乡?它代表紫阳?答案很清楚了吧,这些绿茶茶企在公众场合的表现不是代表陕西,所以总是差强人意,成为不了陕茶的旗帜。当然绿茶之前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午子绿茶。虽然有绿茶茶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自己说和市场接受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是品牌的工作。

看评论里,每个人对陕西馆都有不同的观感,虽然同为诟病,也有不同的角度,我仅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

每年茶博会,“陕西馆”是一个例行的设置。这一设置已经保留了十来年。在茶博会中,“陕西馆”是特装中的特装,如果要评选每年茶博会中的“创意和人文”大奖,非“陕西馆”莫属。陕西馆的设计,用地产上专业的术语说,叫“低容积率”,都赶上别墅的享受了。同比展会其他地方馆,也奢侈不少。但毕竟我们为东道主,或者主场,设计比别人好点,占地比别人大点,并不为过,这是个优势。但我们不可忍受的是,这种诗意的设计却对参展商极不人道。参展商的展位往往依景而设,纯粹成了景观的配饰,或者被划成鸽子笼,展位极为狭小,过道极为逼仄。参展的游客很难容身,更不用说慢慢品一杯茶了。

去年的茶博会,我从b1馆穿到b4馆,这个有当时的文章链接。我不在这儿赘述了。印象非常差。我当时也逛很长时间了,也很累,到达B4也都两点多了。我专程来看一款“茶花茶”。接待的工作人员扑闪扑闪着大眼睛,就是不说话,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当时就想,天哪,他到底经受什么样的蹂躏了。过道逼仄,空气闷热,工作人员稍微把腿一伸,你就别想过去了。这个情况,你还好意思去看茶吗?所以茶博会有陕西的参展商说卖的不好,这种情况你还指望它能卖的好吗?还有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年商南的展位,本来地方就不大,六家茶企紧巴巴地挤在四周,展位设计的茶台竟然还席地而坐。让顾客席地而坐!这么小的面积,中间竟然还做成了舞台。

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气愤,这种妖蛾子的表现全馆仅有。我不禁想问,你们副县长,茶叶局长来是不是也要席地而坐?我向来宽厚,但这个问题容不得姑息,一定要明确指出。这种布展,设计者自己可能觉得还很美,汉服,矮几,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超越了服务的底线。这和《人民的名义》中那个需要蹲的信访窗口有什么区别?设计者不换位思考,不服务群众,不以喝茶便利为首要条件,错把虚妄当创意,错把泥古当复古,错把不作为当低调,这给产业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消费者用脚投票,你还指望展会能出业绩吗?

如果作为文化研究,呈现汉唐风貌,即使坐到地上,虽然不舒服也不美观,倒也只能影响一个小圈子。但产业的主导者去做这种事情,就一定要审慎了。

不为泡茶而设的展位怎么能叫茶博会?不为喝茶便利而设的展位怎么能叫茶博会?

但也不能太过于苛责这些设计者,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如果只是展位设计者职能的缺失,我倒不用写这篇文章。这种缺陷其实反映了从业者整体精神和意识的缺乏,很多人无意间都是认同的。“看上去也很美啊”,“好像少了点什么”,“好像哪儿有一点点不舒服”,少了什么?很多人其实来不及思考。但这正是要命之处,把“美”和“实用”本末倒置。

林治先生不愧是“大茶人”,见微识着,洞见了这一现象。他在茶博会最后一天就发出一篇谈茶艺的文章,唿唤茶艺表演回归“茶汤”本质。目前茶艺表演吸纳了声光电的元素,利用科技的手段,借用了其他艺术形式,而忽视了泡茶的功能。同样的道理,陕西馆的特展也吸纳了先进的布展思想,只是忘了“茶”,忘了这是一场“茶”博会。所以,不能不说,这是个时代病。

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市不愿意在“陕茶”旗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有意营造一个“小陕茶”的局面,分散了陕茶的整体资源,这对陕茶的整体发展会损害很大。如,红绿黑白齐步发展,没有产业规划的长远目光,茶企产品研发不站在陕茶的大局,而是指望填补当地县政府的空白。政府也沾沾自喜,以政绩邀功,忽视产业配套。还比如安康市运作汉阳陵世界第一茶的考古发现。汉阳陵发现的茶叶是陕茶共享的成果,为何要落到安康,落到紫阳,地方政府以学术研究的“推论”来实现这一“据为己有”的目的,窃以为实在不可取。所以,综上所述,你看出这里有“陕茶”一盘棋的思想吗?看不出来,各自为战。这是问题的本质!

更糟糕的是,目前没有一种力量或者机制能协同这些地市的发展。

以后的茶博会的陕西馆,能不能淡化地方行政区划。比如,把优秀的茶企都打散到其他馆,展位我们陕茶先挑,政府对茶企的补贴同样享用,让茶企直接去和国内一线品牌去竞争。其实很多来逛展的人对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喜好,只就简单的一点,陕茶比很多茶价位都低,可以抢来一部分市场。

比如,建议在茶博会不要设陕西地市的茶叶推介会,比如像这种,泾阳茯茶推介会和泾河新区茯茶推介会,这能不打架吗?对消费识别又有什么好处?这是典型的窝里斗。其他汉中、安康、商洛的专场推介会也尽可不设。同一内容占用三场资源,同一番话,陕茶首席肖斌教授要讲三场,有必要吗?茶博会陕西馆可以做这种推介会,如陕西绿茶推介会,陕西红茶推介会,陕西茯茶推介会,诸如此类,还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买家。

我这个建议能否实现,看来还是很难。这需要意识层面去解决。

但最后一个设想,你一定会认为我捅破了窗户纸,说到了点子上。陕西这么多文化大家,哪一个站在了陕茶宣传的主舞台上。如果这场茶博会的论坛,请来肖云儒先生做主旨演讲,请来贾平凹先生做主旨演讲,那会是什么盛况?我在今日头条发了平凹先生一篇文章《茶事》,平凹先生对陕茶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提到了陕青和毛尖,于是很多读者纷纷问,陕青是个什么茶,我要喝喝。陕茶与本土文化大家的距离竟如此隔膜,所以一定要检讨我们高层的胸怀。目前茶人的圈子太小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把陕茶全面系统正式地介绍给陕西文化艺术领域的名人,那么陕茶就厉害了。

陕茶这片叶子已经很好了,但是欠缺宽度,欠缺厚度,欠缺和城市文化、城市建筑、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工业设计、文博会展等领域的交差,所以导致很多陕西的文化资源不能在茶上落地,唱不响陕茶,这是产业主导者一定要注重的问题。这应该是“陕西馆”和“丝路陕茶文化节”要做的正事。

所以最后一个请求,请认真阅读肖云儒先生《陕茶树立文化自信的“三个转化”》一文。这篇文章是《始翠山》序言的首篇。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4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